松林胃肠门诊官方网站

# # # # # # # # #
湘潭医院
电话:0731-52525522
手机:15080788088(微信)
株洲医院
电话:0731-22777722
手机:13307320731(微信)

胃肠科普

消化性溃疡

发布者:webadmin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6-10-16 15:48:47

 

定义

消化性溃疡是由于饮食不节、劳倦内伤、情志不畅、素体虚弱等因素导致脾胃受损、胃络疲阻、不通则痛而出现的一种病证,临床以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疼痛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典型症状,其它胃肠道症状及全身症状如嗳气、恶心、呕吐、反酸、胸骨后烧灼感(烧心)、流涎、便秘等可单独或伴疼痛出现。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可进一步加重病情。

症状

1. 症状

1)上腹痛

疼痛性质多呈钝痛、灼痛、胀痛或饥饿样不适,一般较轻而能耐受,持续性剧痛提示溃疡穿透或穿孔。疼痛范围通常为巴掌大小,溃疡较深时可出现指点样疼痛。疼痛部位,十二指肠溃疡多位于上腹部正中或偏右,胃溃疡多在剑突下正中或偏左。疼痛具有慢性过程、周期性发作、节律性疼痛的特点。疼痛发作常有季节性,多在秋冬或冬春之交发病。十二指肠溃疡出现夜间痛、空腹痛,其节律为进食-缓解-疼痛;胃溃疡为进食痛,常在餐后 1 小时内发生,其节律为进食-疼痛-缓解,故十二指肠溃疡常有喜食现象而胃溃疡常畏食。病程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疼痛机制可能与胃酸刺激溃疡面、病变区肌张力增强或痉挛以及局部痛阈下降、大脑对疼痛的耐受性降低有关。

2)其他胃肠道症状

除上腹疼痛之外,还可有反酸、嗳气、流涎、烧心、上腹饱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其中恶心、呕吐提示溃疡处于活动期。

3)全身症状

可有失眠、疲乏等神经症表现,以及多汗、缓脉等自主神经紊乱。

2. 体征

活动期中上腹可有局限性疼痛,少数患者第6~12胸椎棘突附近有压痛点。部分胃溃疡患者体质瘦弱,甚至可有贫血体征。

3. 特殊类型的消化性溃疡

1)无症状性溃疡:发生率约 15%,以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为首发,老人居多。

2)老年人消化性溃疡:临床表现不典型。胃溃疡多位于胃体上部甚至胃底,溃疡较大。

3)幽门管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相似,呕吐多见且发生快,男性居多,易发生并发症,对药物治疗反应较差。

4)球后溃疡:多发生在十二指肠乳头近端,夜间痛及背部放射痛多见,交易并发出血,药物疗效差。

4.并发症

可能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

病因病机

消化性溃疡病因主要为外邪犯胃、饮食不节、劳倦内伤、情志不畅、素体虚弱等,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

一、外邪犯胃

六淫邪毒在毒力过强,或人体抗病能力低下时就能成为发病条件,造成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如调摄不当,因热贪凉,或冒雨涉水,或外感暑热,感受寒、热、湿诸邪,皆可导致脾胃失和,气机阻滞,不通则通,也可引起脉络失养而发生疮疡。

二、饮食不节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若饮食不节,饥饱失调,寒热不适,偏嗜烟酒,或用伤胃药物,均可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虚弱,纳化失常;或过食肥甘厚味、辛辣油腻,湿热内生,损伤胃膜。病程日久,中气不足,脾不统血,可致吐血黑便。

三、劳倦内伤

劳倦内伤,耗气伤脾,脾主运化功能失司,气血生化乏源,,胃膜失养,而成溃疡。

四、情志不畅

忧思恼怒,肝失疏泄条达,横犯脾胃,而致肝胃不和或肝脾不和,引起胃痛。肝气横逆犯胃,久之迁延不愈,可化火伤阴,迫血妄行,血溢脉外,而致出血;可久滞入络,气血疲滞,损伤胃络,而成溃疡。

五、素体虚弱

素体虚弱,脾胃不健,运化无权,气血生化乏源,正气不足,外感邪毒易于侵袭脾胃,并易产生食滞、疲血、痰饮等,影响脏腑气机,胃膜失养而成溃疡。

在病机转化方面,本病可以出现气病及血、实证转虚、虚中夹实、寒热互化的病机演变。早期由外邪、饮食、情志所伤者,多为实证;后期常为脾胃虚弱,但往往虚实夹杂,如脾胃虚弱夹湿、夹瘀等。胃脘痛的病理因素主要有气滞、寒凝、热郁、湿阻、血瘀。胃脘痛的病理变化比较复杂,若日久不愈,脾胃受损,可由实证转化为虚证。若因寒而痛者,寒邪伤阳,脾阳不足,可成脾胃虚寒证;若因热而痛,邪热伤阴,为阴不足,则致阴虚胃痛。虚证胃痛又易感受外邪,如脾胃虚寒者易感受寒邪;脾胃气虚者又易伤于饮食停滞,出现虚中夹实、本虚标实证。寒热之间又可互化,寒证日久可以郁而化热;热证过用苦寒药,中阳受损,可以转为寒证。胃脘痛日久,或失治误治,可能衍生变证,若胃热炽盛,迫血妄行,或淤血阻滞,血不循经,亦或脾气虚弱,不能统血,可致呕血、便血。如果大量出血,可致气随血脱,甚至危及生命。如脾胃运化失职,湿浊内生,郁而化热,火热内结,腑气不通,可致腹痛剧烈,大汗淋漓,四肢厥逆的厥脱危证。或日久成瘀,气机壅滞,胃失和降,气逆于上,可致呕吐、反胃。亦或胃痛日久,气痰瘀交结,阻隔胃脘,还可形成噎膈。

中医治疗

本病的治疗以减缓症状、缩短病程为目标,分为以下几个证型。

一、脾胃虚寒

治以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二、肝胃郁热

治以清肝泻热,和胃止痛。

三、肝胃气滞

治以疏肝和胃,理气止痛。

四、胃气壅滞

治以理气和胃止痛。

五、胃中蕴热

治以清胃泻热,和中止痛。

六、瘀血停滞

治以理气活血,化瘀止痛。

七、脾胃湿热

治以利湿健脾,清热止痛。

八、胃阴不足

治以养阴益胃,和中止痛。

九、寒热错杂

治以平调寒热止痛。

十、食滞胃肠

治以消食导积,和胃止痛。

松林胃肠专科经验

治疗胃痛十法:

1. 温胃散寒,行气止痛法

若脘腹受寒,或过食生冷,而致寒积于中,寒为阴邪,其性凝滞而致气血迟涩,其性收引而致脉细急,故发胃痛。症见:胃痛甚剧,每因受寒感凉或饮食生冷而得之,性喜热食,畏寒喜暖,得热痛减。舌苔白,脉弦紧或弦迟。治宜温胃散寒,行气止痛。

2. 消食导滞,清利湿热法

若饮食积滞日久,生湿化热,或素有湿热又与食积互结于肠胃,食积内停,阻滞气机,则胃院胀痛,症见:胃院胀满疼痛,拒按,暖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气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下利泄泻,或大便秘结,小便黄,舌苔黄腻,脉沉有力。治宜消食导滞,清利湿热,我们常用积实导滞汤清理胃肠、祛湿导滞以治之。而对于小儿食滞胃肮之院腹胀满疼痛,则常用保和丸加减。

今之小儿诸病,以伤食为多见,缘由小儿脏腑娇嫩,易受损伤,加之小儿自制力差,大人疼爱有加,各种食品琳琅满目,食之过多,脾胃无力运化,食滞胃肮,出现院腹胀满疼痛,暖腐吞酸,恶心呕吐,恶闻食臭,或脱腹疼痛,大便秘结或泄泻,舌苔浊垢腻,脉滑等症,尤以厌食或食少为突出,此时大人又唯恐营养缺乏,想尽一切办法进食进补,使之雪上加霜。

3. 燥湿运脾,行气和胃法

盖脾属土,湿为土之气,因湿属阴邪,其性豁滞,若湿滞脾胃,运化失职,阻遏气机,气滞不行,故胃院胀痛,症见:肮腹胀满疼痛,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呕吐,暖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等。治宜燥湿运脾,行气和胃,治疗当着眼于湿、食二证。盖胃属阳明,其气为燥,当燥不燥而为湿伤,则胃不和,可见心下痞满、胃肮胀痛、暖气呢逆、饮食不化、舌苔白厚腻之证。平胃者,削平胃中食滞,祛除胃中湿邪之义。湿邪得去,脾胃健运,则饮食自消,故本方具有健脾和胃,祛湿消食之功。临床用于湿邪伤胃,饮食不化之证,则相得益彰。

4. 行水消痞法

盖脾胃主受盛运化,运化不利,则痰浊水饮最易生成,若水饮停于胃中,阻滞气机,则胃院胀满疼痛,症见:心下痞满疼痛,恶心暖气,纳食不馨,心悸,眩晕,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沉弦等。治以行水消痞,引水下行。

5. 疏肝和胃法

临床症见院腹胀痛,呕吐酸水,嘈杂不适,脉弦滑,舌边尖红,舌苔白腻。治宜疏肝和胃之法。若肝气横逆犯胃阻隔,上下不得通畅,症见:胃院疼痛,上下格拒,恶心干呕,院痞不食,吐酸水涎沫,脉右弱左弦等,则以制肝安胃治之。

6. 疏肝清热法

若肝胃不和,气机郁滞,久而化热,气有余便是火,肝火邪热犯胃则痛,症见:胃院疼痛,痛势急迫,嘈杂泛酸,口干口苦,渴喜冷饮,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滑等,治以疏肝和胃,清热解郁法。

7. 活血行气止痛法

若胃痛日久,络脉血行不畅,气机阻滞,终则痕血内停,胃络雍塞,不通则痛,症见:胃脱疼痛较剧,拒按,痛如针刺或刀割,痛处固定,疼痛持久,或黑便,舌质紫黯或有痕斑,脉涩。治宜活血化痕,理气止痛法。

8. 滋养胃阴法

胃称阳明,标志着阳气的隆盛,所以胃气有腐熟水谷的作用。阳明之气为燥,故同太阴为表里,胃阳虽盛而不致亢,赖有津液之阴以济其刚,故胃气得以下行为顺,若胃液不足,盛阳无制,则燥气得逞,胃失和降则成病,临床症见:胃肮疼痛,不能多食,食后胃痛更甚,或烧心,口干咽燥,大便干结,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此时治疗当以滋养胃阴为主。

9. 益胃和肝法

正常情况下,肝胃之阴液,具有节制肝、胃之气阳的作用。肝阴虚或者胃阴虚,不能节制其脏腑之气阳,则可导致肝胃失和。因此,肝胃阴虚而失和是不可分割的,在病因!病机!辨证及治疗上都有其特殊性,不能将之与一般的肝胃不和相提并论。一旦肝阴不足而不能制约肝阳,则使肝阳发动,肝气横逆;或胃液虚损而不能济于胃阳,则盛阳无制,燥气得逞而使胃失和降。肝阴虚所致的肝气横逆以及胃液亏损所致的胃失和降,相互影响,最终构成了阴虚性的肝胃不和。对于肝阴虚为主的肝胃不和,临床症见:胃肮痞胀或疼痛,胸胁满闷,暖气或呢逆,伴见不欲饮食,大便不爽或稀塘,口咽发干,尤其以晨起为甚,或兼低热,舌质红绛,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或数。此时当益胃和肝为治。

10. 温中健脾法

若胃病日久,中阳不振,寒自内生,故胃痛绵绵,因寒得温而散,得冷则凝,故喜暖喜按,喜热饮食,遇冷痛甚。临床症见:胃痛绵绵,遇冷痛甚,喜按喜暖,倦怠乏力,口淡多涎,喜热饮食,纳少便塘,舌淡苔白,脉沉细弦等,治宜温中健脾,益气止痛治之。

根据病因病机主要分为以下几个主要证型:肝胃不和证、肝胃郁热证、湿热壅滞证、胃阴不足证、脾胃虚弱证。但是本病患者多在溃疡活动期症状明显时就诊,临床证型偏于集中,临床治疗中又当有所侧重。

治疗上继承周学文、李玉奇的学术思想,主张辨病与辩证相结合,从痈论治本病,以辩证论治为本,以外科治痈之“消、托、补”为法,以随症加减为变,总以清热化湿、祛腐生新、消痈生肌、扶正固本为旨。用药方面以消痈生肌为旨,常用黄芪、白及、苦参、蒲公英、连翘、三七、浙贝母、海螵蛸、煅瓦楞等。

 

 

调护

一、精神调摄

保持心情舒畅,消除压力和焦虑心理,按时服药,树立坚持长期治疗获得痊愈的信心。

二、饮食调养

溃疡病的发生与发作和饮食密切相关,饮食要定时,避免过饥过饱和过粗糙、过冷过热和刺激性的饮食,如辛辣食品、浓茶、咖啡等;戒烟酒。服中药时,脾胃虚寒者宜温服,并在疼痛发作前服药;虚热者,宜稍凉用;呕吐者,可多次分服,或在服药前用鲜生姜擦舌面。丸药质地较硬者,用温开水化服。溃疡病活动期宜少食多餐,给流食,半流食或饮食。

三、运动调养

改变不良的运动习惯,合理进行体育锻炼,可以减轻溃疡病患者的自觉症状,预防复发。室内锻炼可做强身按摩、打太极拳等;室外锻炼可进行慢跑、竞走、滑冰、滑雪、做体操、球类等。患者可按自身情况选择锻炼项目。

四、居室调养

居室环境好坏,影响着人的情绪、睡眠和休息,因此,与溃疡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为利于溃疡病的愈合,减少复发,居室环境应清净幽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

参考文献

[1]田德禄.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616-627.

[2]熊旭东.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80-184.

[3]阎军堂,刘晓倩,马晓娜.刘渡舟教授治疗胃痛十二法[J].吉林中医药,2013,33(6):559-562.

[4]周晓虹.消化性溃疡中医辨证分型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4):3-4.

[5]马雅星.基于姜树民教授论治消化性溃疡经验对消化性溃疡中医证型与胃镜表现的相关性分析[D].辽宁:辽宁中医药大学,2013.

[6]余佳峰.中医对消化性溃疡的认识[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

[7]张声生.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治疗[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1,16(4):252-255.

 

 

分享到:
X